
欧盟对进口钢铁产品展开保障调查
2018年3月26日,欧洲委员会在欧盟《官方公报》刊出一项启动调查通告,宣布对若干类输入欧盟市场的钢铁产品展开保障调查,以确定安赛乐米塔尔(ArcelorMittal)和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等欧洲钢铁生产商是否需要保护,以应对来自世界各地的进口有所增加的问题。
欧盟生产商担心,美国于2018年3月23日起对钢铁产品加征关税,或会驱使一些国家把相关产品转向欧盟销售,充斥欧盟市场,令价格被压低。
上述保障调查涉及26类钢铁产品,包括热轧及冷轧钢片和钢带、取向性电工钢片、钢筋、铁路用料及各类钢管等。欧委会称,这些产品共占欧盟全年钢铁进口的40%,金额达220亿欧元。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世贸成员(如欧盟)若经保障调查而确定,有关产品的进口数量因不可预见的事态发展而出现大增,对类似或直接竞争产品的本国生产商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就可实施保障措施(即对某些产品的进口实施临时限制)。
欧委会目前取得的资料显示,2013年至2017年,有关产品的进口量由1,780万公吨增加到2,930万公吨。此外,进口增加是由于不可预见的事态发展造成。欧委会还指出,有证据表明,有关产品的进口对欧盟生产商的市场份额造成负面影响,而且进口价格低于欧盟业界的销售价格。
保障调查原则上应在9个月内完成,即在2018年12月26日前完成。如果欧委会认为,根据调查结果有必要采取保障措施以保护欧盟产业,就可实施确定性保障措施,为期4年。若有需要,实施时间可以延长至8年。
保障措施可以采用对来自世界各地的进口征收关税的形式,也可附以配额。这些措施将以非歧视方式适用于来自所有国家及地区的进口。因此,保障措施一旦实施,将适用于来自香港和中国内地的进口,与其他非欧盟国家一样。
若证明临时保障措施实属必要,欧委会可以在调查启动后6至8个星期内实施临时措施,最多可持续200天。
欧盟启动保障调查,是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决定在2018年3月23日对某些钢铁产品征收25%从价关税,和对某些铝产品征收10%从价关税的直接回应。启动调查通告明确提及美国最近采取的「232条款措施」,并指出将调查「美国措施导致的任何贸易转向」。
保障调查是欧盟针对美国对钢铁和铝产品实施限制而制订的三管齐下战略之一。欧盟已获得美国暂时豁免关税,直到2018年5月1日,而双方目前仍在谈判永久豁免措施。
如果欧盟不获美国永久豁免关税,除保障调查外,欧委会还考虑:(i)分两步回应,对一连串美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以抵销此类关税造成的贸易损失,以及(ii)与其他贸易伙伴协调,针对美国征收关税向世贸组织提出反对。
虽然保障调查不包括铝产品,但据报道,欧盟正在收集确实证据,以便对欧盟进口的铝产品另行启动保障调查。目前,有关铝产品的现有数据尚未达到启动保障调查的严格标准。不过,欧盟铝生产商似乎试图说服欧委会基于严重损害威胁而展开保障调查。